凤阳AR虚拟增强现实正式上线:科技赋能文旅新体验
备受瞩目的“凤阳AR虚拟增强现实”项目正式上线,标志着这座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在数字化文旅融合领域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作为凤阳县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该项目通过AR(增强现实)技术,将历史场景、文化故事与虚拟元素巧妙结合,为游客打造了一场沉浸式、互动性强的“虚实融合”体验,让千年古都的文化魅力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
科技赋能:从“静态展示”到“动态互动”的跨越
凤阳AR虚拟增强现实项目的核心目标,是打破传统文旅展示的时空限制,让静态的历史文物和景点“活”起来,游客只需通过手机或AR设备扫描景区内的特定标识、文物或建筑,即可触发虚拟内容:在明中都遗址,城墙的虚拟复原模型会以3D形式呈现,辅以动态解说,还原六百年前都城的宏伟布局;在明皇陵,石像生的背后故事可通过AR动画生动演绎,让游客了解明代雕刻艺术与丧葬文化的深层内涵;在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的展品通过AR技术“穿越”回1978年,重现村民们按下红手印时的历史瞬间。
这种“所见即所得,所触即所知”的互动体验,不仅提升了游客的参与感,更让历史文化知识以更直观、有趣的方式传播,实现了从“被动观看”到“主动探索”的转变。
文化传承:让千年文脉“触手可及”
凤阳作为“帝王之乡”“改革之乡”,拥有明中都皇故城、明皇陵、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等国家级文化IP,但如何让年轻一代更亲近这些厚重的历史,一直是文旅工作的重点,AR虚拟增强现实项目的上线,为这一问题提供了创新答案。
项目团队历时两年,深入挖掘凤阳的历史文化基因,联合考古专家、历史学者和技术团队,打造了涵盖“历史、建筑、民俗、红色文化”四大主题的AR内容库,在花鼓灯民俗体验区,游客可通过AR技术“加入”传统的花鼓灯表演,学习基本舞步;在龙兴寺,虚拟高僧会带领游客了解寺庙的兴衰历程与佛教文化,这些内容不仅注重历史真实性,更融入了趣味性和故事性,让文化传承不再是枯燥的文字描述,而是可感知、可互动的“沉浸式课堂”。
文旅融合:激活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凤阳AR虚拟增强现实项目的上线,不仅是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创新实践,更是推动文旅产业升级、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科技+文旅”的模式,项目有效提升了凤阳旅游的吸引力:AR技术为传统景区注入了新鲜感,吸引了更多年轻游客和科技爱好者;沉浸式体验能够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带动餐饮、住宿、文创等相关产业的消费增长。
据项目组介绍,未来还将推出“凤阳AR文旅护照”,游客通过完成不同景点的AR互动任务,可收集虚拟勋章并兑换实体文创产品;计划开发线上AR云展厅,让无法亲临现场的观众通过云端感受凤阳文化,项目还将与本地中小学合作,开展“AR进校园”活动,将凤阳历史文化融入校本课程,培养青少年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构建数字化文旅生态新范式
凤阳AR虚拟增强现实项目的正式上线,是凤阳县推进“数字政府”“数字文旅”建设的生动实践,项目将持续优化内容体验,计划接入AI智能导览、VR全景游览等功能,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文旅服务闭环,凤阳将以该项目为起点,探索更多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场景,如数字文创开发、元宇宙景区建设等,逐步构建起具有凤阳特色的数字化文旅生态体系。
正如凤阳县文旅局负责人所言:“科技是文化的翅膀,AR虚拟增强现实让凤阳的历史文化‘飞’得更远、‘传’得更广,我们希望通过这一项目,让更多人走进凤阳、了解凤阳,让千年古都在数字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凤阳AR虚拟增强现实的正式上线,不仅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文旅体验,更为县域文化传承与产业升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凤阳样本”,在科技与文化的双向赋能下,这座古老的城市正以更加开放、创新的面貌,书写着新时代的华彩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