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赋能水治理,佛山打造现代化水务新标杆
佛山,这座岭南工业重镇,正以“智慧水务”为抓手,推动传统水务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作为全国首个市级全域“智慧城市”试点,佛山将水务治理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构建起覆盖“源、厂、网、户、河”的全链条智慧化体系,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全域感知:构建智能监测“神经网络”
佛山智慧水务的核心在于“全域感知”,通过在城市供水管网、排水设施、河道湖泊等重点区域部署超过5万个智能传感器,佛山搭建起覆盖全市的水务监测网络,这些传感器实时采集水质、水量、水压、流速等关键数据,并通过5G网络传输至市级水务大数据平台,在主要水源地,浊度、pH值、溶解氧等指标实现每分钟一次的动态监测;在供水管网中,压力传感器和流量计可精准定位漏损点,将传统“被动抢修”转变为“主动预警”。
佛山还引入无人机巡检和卫星遥感技术,对全市2000余公里河道进行常态化巡查,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和多光谱传感器,可识别河面漂浮物、非法排污口等问题;卫星遥感则通过分析水体光谱特征,实时监控蓝藻水华等生态异常,这种“天地空”一体化的监测体系,让水务管理部门能够“看得见、听得清、辨得准”,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精准调控:从“经验治理”到“数据决策”
在数据汇聚的基础上,佛山智慧水务平台通过AI算法实现精准调控,以供水调度为例,系统根据历史用水规律、实时气象数据、节假日人口流动等多维度信息,预测未来24小时用水需求,并自动调整水厂泵站运行参数,确保供水压力稳定、能耗最优,数据显示,该系统投用后,佛山中心城区供水压力合格率提升至98.5%,年节电超300万千瓦时。
在排水治污领域,智慧平台通过构建“厂网河一体化”调度模型,实现污水收集、处理、排放的全流程优化,当暴雨来临时,系统结合实时雨量数据和管网水位,提前预判内涝风险点,并智能调控闸门和泵站,加速雨水排放;针对工业废水排放,平台通过企业排污端在线监测数据,对超标排放行为自动报警,推动环保部门精准执法,2023年,佛山城市建成区污水收集处理率提升至95.6%,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水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突破。

便民服务:让市民“指尖”享水务
佛山智慧水务不仅聚焦治理效能,更注重民生体验,依托“粤省事”“佛山通”等政务平台,市民可在线查询水质报告、缴纳水费、申报漏损维修,实现“指尖上的水务”,针对老旧小区“抄表难、缴费烦”的问题,佛山推广智能远传水表,目前已覆盖80万户居民,抄表准确率达100%,缴费效率提升60%。
佛山还推出“水务服务地图”,整合全市营业厅、维修网点、水质检测站等信息,市民可一键导航至最近服务点,对于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平台提供“一键报修”绿色通道,维修人员承诺30分钟响应、2小时上门,这些贴心服务让水务管理更有温度,市民满意度连续三年保持98%以上。
绿色低碳:水务领域的“双碳”实践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佛山智慧水务积极探索绿色低碳路径,通过智能调度优化水厂能耗,例如采用变频技术控制水泵转速,使吨水电耗降低12%;推广污水源热泵技术,利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热能为周边建筑供暖制冷,年减少碳排放约5000吨。
在污泥处理领域,佛山引入AI干化焚烧技术,通过智能控制系统优化焚烧温度和氧气含量,实现污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全市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100%,部分污泥经发酵后制成有机肥料,用于城市绿化,形成“水—泥—肥”的生态循环。

未来展望:迈向“智慧水网”新阶段
展望未来,佛山智慧水务将进一步深化“数字孪生”技术应用,通过构建与物理世界实时映射的数字水网,模拟不同情景下的水旱灾害、水污染事件,实现“推演—预警—处置”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佛山将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水资源交易中的应用,推动工业节水指标市场化配置,激发企业节水动力。
从“人治”到“数治”,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佛山智慧水务正以科技之力重塑城市水治理模式,这不仅是对传统水务行业的革新,更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佛山正以智慧水务为笔,描绘出人与水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