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引擎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浪潮中,佛山智慧新城作为佛山城市升级与产业转型的核心载体,正以“智慧化、绿色化、国际化”为发展方向,构建起一套多层次、广覆盖、高效率的金融服务体系,这里不仅是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地,更是金融服务创新的前沿阵地,通过科技赋能、产融结合、政策协同,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科技赋能:打造智慧金融新生态
佛山智慧新城将“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突破传统金融服务的时空限制与信息壁垒,构建起全天候、智能化的金融服务生态。
新城搭建了“智慧金融服务平台”,整合政务数据、企业信用信息与金融机构资源,实现“一网通办”的融资服务,企业通过平台即可完成信用评估、贷款申请、风险匹配等全流程操作,平均审批时间缩短至3个工作日内,融资效率提升60%以上,某智能制造企业通过平台对接“知识产权质押贷”,将专利技术转化为融资资本,快速获得500万元贷款,用于生产线智能化改造。
新城积极推动数字货币应用场景落地,在商圈、园区、政务大厅等领域推广数字人民币支付,试点“数字货币+供应链金融”模式,实现产业链上下游资金的实时结算与智能监管,这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还提升了资金流转的透明度与安全性,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更便捷的融资渠道。
产融结合: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针对新城内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金融服务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覆盖企业从初创到成熟的全生命周期,形成“精准滴灌”的差异化支持体系。
在初创期,新城设立“科创天使基金”,联合风险投资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股权投资,重点支持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推出“创业担保贷”“人才贷”等产品,对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的信用贷款贴息,降低初创企业融资门槛。
在成长期,金融机构与产业链龙头企业合作,开发“供应链金融”产品,通过核心企业信用传递,为上下游配套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等服务,某装备制造企业的上游供应商,凭借与核心企业的长期合作订单,通过平台获得200万元“订单贷”,有效缓解了原材料采购资金压力。

在成熟期,新城鼓励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设立“企业上市培育基地”,提供上市辅导、合规咨询、融资路演等一站式服务,近年来,新城内已培育上市企业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8家,累计直接融资超50亿元。
政策协同:优化金融发展营商环境
佛山智慧新城管委会充分发挥“引导者”与“服务者”作用,通过政策创新与资源整合,为金融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金融营商环境。
在政策支持方面,新城出台《金融业发展扶持办法》,对落户的金融机构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奖励,对金融创新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的补贴;设立20亿元的风险补偿资金池,对银行发放的中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给予一定比例补偿,激发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积极性。
在生态构建方面,新城定期举办“智慧金融论坛”“产融对接会”,搭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沟通的桥梁;引入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信用评级机构等配套中介服务,形成“融资+融智+融资源”的综合服务能力,新城还与佛山农村商业银行、平安银行等机构共建“金融服务工作站”,将金融服务网点延伸至园区、社区,实现“零距离”服务。
绿色金融:引领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佛山智慧新城将绿色金融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金融创新之路。
新城设立100亿元的“绿色产业基金”,重点投向光伏、储能、节能环保等领域,支持企业实施绿色技术改造,某新能源企业通过基金投资,建成华南地区最大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年发电量超1亿千瓦时,减少碳排放8万吨。

新城创新推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产品,对节能环保项目给予利率优惠,对绿色企业开辟融资“绿色通道”,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新城内绿色信贷余额达80亿元,支持绿色项目32个,带动企业节能降耗成本降低15%,新城还试点“碳配额质押贷”,允许企业将碳排放权作为质押物获得融资,激活碳资产价值。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创新高地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佛山智慧新城金融服务将继续以“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为核心,朝着“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方向迈进。
新城将进一步深化与港澳金融合作,探索“跨境金融”“跨境理财通”等创新业务,吸引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区域总部;加快金融科技研发中心建设,推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在风险防控、智能投顾等领域的深度应用,打造“智慧金融创新示范区”。
佛山智慧新城的金融服务实践,不仅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更探索出一条科技赋能、产融协同、绿色发展的金融创新路径,金融服务不再是冰冷的数字与交易,而是与产业共生、与城市共荣的智慧生态,正书写着新时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彩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