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环境搭建
在基于tiny6410平台的Linux开发中,首先需要完成交叉编译环境的搭建,tiny6410采用S3C6410处理器,ARM11架构,因此需安装arm-linux-gcc交叉编译工具链,以Ubuntu系统为例,可通过以下命令安装:

sudo apt-get install gcc-arm-linux-gnueabi
安装后需验证工具链版本,确保与目标板架构匹配,需配置tftp服务用于内核和文件系统传输,通过sudo apt-get install tftp-hpa tftpd-hpa安装,并创建/var/lib/tftpboot目录作为共享文件目录。
内核编译与移植
Linux内核移植是tiny6410开发的核心环节,首先从官网下载对应版本的内核源码(如linux-4.9),解压后进入源码目录,执行make tiny6410_defconfig加载默认配置,根据硬件需求修改配置,例如启用触摸屏、网卡等驱动:
make menuconfig
在配置界面,依次选择Device Drivers → Input device support → Touchscreens,启用S3C2410 Touchscreen驱动,编译内核时使用make -j4命令(-j4表示使用4线程加速),生成的arch/arm/boot/zImage即为可启动的内核镜像。
文件系统构建
根文件系统是Linux运行的基础,可使用BusyBox构建最小化系统,下载BusyBox源码后执行:

make menuconfig
在配置中选择Build Options → Cross Compiler prefix,输入arm-linux-,编译安装后,创建必要的目录结构(如/dev、/etc、/proc),并使用mdev自动管理设备节点,最终将文件系统打包成cpio格式,通过mkimage工具转换为U-Boot可识别的uImage格式。
驱动开发示例
以LED驱动为例,说明tiny6410的驱动开发流程,首先创建led_drv.c文件,实现字符设备驱动的open、write、release等函数,在write函数中,通过操作S3C6410的GPJ寄存器控制LED亮灭:
#define GPJ_CON (*(volatile unsigned long *)0x7F008000) #define GPJ_DAT (*(volatile unsigned long *)0x7F008004) case 0: GPJ_DAT &= ~(1<<4); break; // LED1亮 case 1: GPJ_DAT |= (1<<4); break; // LED1灭
编写Makefile编译驱动,生成led_drv.ko模块,通过insmod命令加载模块后,在/dev目录下创建设备节点,即可通过应用程序控制LED。
应用程序开发
在Linux应用程序中,可通过标准I/O操作与驱动交互,以下为LED控制示例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fcntl.h>
#include <unistd.h>
int main() {
int fd = open("/dev/led", O_RDWR);
if (fd < 0) {
perror("open failed");
return -1;
}
write(fd, "0", 1); // 打开LED
sleep(2);
write(fd, "1", 1); // 关闭LED
close(fd);
return 0;
}
使用arm-linux-gcc编译该程序,生成可执行文件后通过tftp传输至目标板运行。
调试与优化
开发过程中,可通过串口打印调试信息(printk),使用dmesg命令查看内核日志,对于性能敏感的代码,可利用perf工具分析CPU占用率和函数调用耗时,启用内核的CONFIG_PRINTK选项,可实时输出调试信息,便于定位问题,通过上述步骤,tiny6410平台可稳定运行Linux系统,并支持各类外设驱动和应用开发,适用于嵌入式设备原型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