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inux系统中,获取文件的创建时间是一个常见但需要深入理解的问题,与Windows等操作系统不同,Linux文件系统(如ext4、XFS等)默认不直接存储文件的“创建时间”(Creation Time),而是通过多种时间戳来记录文件的生命周期,本文将详细解析Linux文件的时间戳机制,介绍获取文件创建时间的方法及其局限性,并提供实用的操作技巧。

Linux文件的时间戳机制
Linux文件系统主要维护三种时间戳,分别通过stat命令的Birth、Access和Modify字段展示:
- 访问时间(Access Time, atime):文件最后一次被读取或执行的时间,例如使用
cat、less等命令查看文件内容时会更新。 - 修改时间(Modify Time, mtime)最后一次被修改的时间,这是最常用的时间戳,通过文本编辑器写入内容时会更新。
- 状态改变时间(Change Time, ctime):文件属性(如权限、所有者)或内容最后一次改变的时间,当修改文件权限、所有者或重命名文件时,ctime会更新。
值得注意的是,Linux文件系统默认不记录“创建时间”。stat命令中显示的Birth时间(或Birth time)实际上是文件系统特定的扩展属性,并非所有文件系统都支持,ext4文件系统从内核2.6.39版本开始支持Birth时间,但XFS、Btrfs等文件系统的支持情况可能不同。
如何获取文件创建时间?
使用stat命令查看Birth时间
stat是Linux中最基础的文件信息查看工具,部分系统会显示文件的创建时间,基本用法如下:
stat filename
输出示例中,Birth字段即为文件的创建时间(如果支持):
Access: 2023-10-01 12:00:00.000000000 +0800
Modify: 2023-10-01 12:05:00.000000000 +0800
Change: 2023-10-01 12:10:00.000000000 +0800
Birth: 2023-10-01 11:55:00.000000000 +0800
局限性:如果文件系统不支持Birth时间(如某些老旧的ext3分区或FAT32文件系统),该字段可能显示为0或。

通过debugfs工具查询ext4文件系统
对于ext4文件系统,可以使用debugfs工具直接读取 inode 信息获取创建时间,操作步骤如下:
sudo debugfs -R 'stat <inode_number>' /dev/sdXn
inode_number可通过ls -i filename获取,/dev/sdXn为对应的分区设备文件,输出中的crtime字段即为创建时间:
crtime: 0x6a4b2c1d # 十六进制时间戳,需转换
转换方法:使用date命令将十六进制时间戳转换为可读格式:
date -d @$(printf "%d" 0x6a4b2c1d)
利用ls命令结合--time-style
ls命令默认不显示创建时间,但可通过--time-style选项自定义时间显示格式。
ls --time-style=full-iso filename
ls实际显示的是mtime或ctime,并非真正的创建时间,若需显示Birth时间,需结合stat的输出格式化:

stat -c %w filename # 仅支持支持Birth时间的系统
通过文件系统日志或备份工具
对于需要精确创建时间记录的场景,可借助文件系统日志(如journctl)或备份工具(如rsync、tar)的元数据功能,使用find命令结合-printf选项(需GNU findutils):
find . -type f -printf "%T@ %p\n" | sort -n
其中%T@表示mtime的时间戳(秒数),但同样无法直接获取创建时间。
替代方案与注意事项
由于Linux文件系统原生不支持创建时间,以下方法可作为补充:
- 记录文件创建时间:在文件创建时通过脚本记录时间戳,
touch "$filename" && echo "$(date +%s) $filename" >> /var/log/file_creation.log
- 使用版本控制系统:如Git,可通过
git log查看文件的首次提交时间,间接作为创建时间的参考。 - 检查文件系统元数据:对于关键文件,可使用
xfs_db(XFS)或btrfs inspect-internal(Btrfs)等工具查询底层信息。
在Linux中获取文件创建时间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取决于文件系统的支持情况,对于现代ext4文件系统,stat命令的Birth字段是最直接的途径;而对于其他文件系统,可能需要借助工具或间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建议结合文件修改时间(mtime)和状态改变时间(ctime)综合分析,并通过脚本或日志记录关键文件的创建信息,以满足审计或追溯需求,理解Linux文件时间戳的机制,能更高效地管理文件生命周期和排查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