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inux系统中,文件时间属性是文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访问时间(atime)、修改时间(mtime)和状态改变时间(ctime),通过Linux C语言编程,我们可以精确地控制这些时间属性,满足文件管理、日志记录、数据同步等多种应用场景的需求,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Linux C语言修改文件时间,涵盖相关系统调用、参数设置、错误处理及实际应用示例。

文件时间属性概述
Linux文件系统为每个文件维护了三种时间属性:
- 访问时间(Access Time, atime):文件最后一次被读取或执行的时间,通过
stat结构中的st_atime字段表示。 - 修改时间(Modify Time, mtime):文件最后一次内容被修改的时间,通过
st_mtime字段表示,这是最常见的修改目标。
3.状态改变时间(Change Time, ctime):文件状态(如权限、所有者)最后一次改变的时间,通过st_ctime字段表示。
这些时间属性对于文件追踪、备份策略制定、系统审计等场景至关重要,在开发文件同步工具时,可能需要通过修改时间判断文件是否需要更新。
核心系统调用:utime与utimensat
Linux提供了两种主要的系统调用用于修改文件时间:utime()和utimensat()。utime()是传统接口,而utimensat()支持更高精度的时间设置,是目前推荐的方式。
使用utime()函数
utime()函数的定义如下:

#include <utime.h> int utime(const char *filename, const struct utimbuf *times);
filename:目标文件的路径名。times:指向utimbuf结构的指针,该结构包含actime(atime)和modtime(mtime)两个字段,若传入NULL,则文件时间将更新为当前时间。
示例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time.h>
#include <sys/stat.h>
int main() {
const char *file_path = "test.txt";
struct utimbuf time_buf;
// 设置修改时间为当前时间,访问时间为2023年1月1日
time_buf.modtime = time(NULL);
time_buf.actime = 1672531200; // 2023-01-01 00:00:00 UTC
if (utime(file_path, &time_buf) == -1) {
perror("utime failed");
return 1;
}
printf("File time updated successfully.\n");
return 0;
}
使用utimensat()函数(推荐)
utimensat()函数提供了纳秒级精度的时间设置能力,定义如下:
#include <fcntl.h> /* For AT_FDCWD and AT_* constants */ #include <sys/stat.h> int utimensat(int dirfd, const char *pathname, const struct timespec times[2], int flags);
dirfd:文件描述符,通常使用AT_FDCWD表示相对当前目录。times:包含两个timespec结构体的数组,分别对应atime和mtime,若任一元素为UTIME_NOW,则设置为当前时间;若为UTIME_OMIT,则保留原时间。flags:通常为0,或AT_SYMLINK_NOFOLLOW表示不跟随符号链接。
示例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stat.h>
#include <time.h>
int main() {
const char *file_path = "test.txt";
struct timespec times[2];
// 设置修改时间为当前时间,访问时间保持不变
times[0].tv_sec = UTIME_OMIT; // 保留atime
times[0].tv_nsec = 0;
times[1].tv_sec = time(NULL); // mtime设为当前时间
times[1].tv_nsec = 0;
if (utimensat(AT_FDCWD, file_path, times, 0) == -1) {
perror("utimensat failed");
return 1;
}
printf("File mtime updated with utimensat.\n");
return 0;
}
错误处理与权限问题
修改文件时间时需注意以下常见错误:

- 权限不足:普通用户只能修改自己拥有文件的访问时间,修改时间需有写权限。
- 文件不存在:检查
errno是否为ENOENT(2)。 - 符号链接处理:默认情况下,系统调用会跟随符号链接;若需修改链接本身时间,需使用
AT_SYMLINK_NOFOLLOW标志。
错误处理示例:
if (utimensat(AT_FDCWD, file_path, times, 0) == -1) {
if (errno == EACCES) {
fprintf(stderr, "Permission denied.\n");
} else if (errno == ENOENT) {
fprintf(stderr, "File not found.\n");
} else {
perror("Unknown error");
}
return 1;
}
实际应用场景
- 文件同步工具:通过比较源文件和目标文件的mtime,判断是否需要复制内容。
- 日志管理:定期清理旧日志时,可修改文件时间以匹配归档策略。
- 软件构建系统:在依赖检查中,通过比较头文件和源文件的mtime,决定是否重新编译。
编译与运行
使用gcc编译程序时,需链接-lrt库(部分系统可能不需要):
gcc -o modify_time modify_time.c ./modify_time
通过Linux C语言的utime()和utimensat()函数,开发者可以灵活地修改文件时间属性。utimensat()凭借其高精度和灵活性,成为现代Linux环境下的首选方案,在实际开发中,需注意权限控制、错误处理及符号链接的特殊场景,以确保程序的健壮性,掌握文件时间修改技术,将为系统级编程和工具开发提供重要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