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ecraft 服务器在 Linux 上的部署与优化指南
Minecraft 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沙盒游戏之一,其多人服务器模式为玩家提供了广阔的创造与探索空间,相较于 Windows 系统,Linux 凭借其稳定性、安全性和高效的资源管理能力,成为搭建 Minecraft 服务器的理想选择,本文将从环境准备、服务器配置、性能优化及日常维护四个方面,详细介绍如何在 Linux 系统上高效运行 Minecraft 服务器。

环境准备:选择合适的 Linux 发行版
在开始部署前,需选择一款适合的 Linux 发行版,对于新手用户,Ubuntu Server 或 Debian 是不错的选择,它们拥有友好的包管理系统和丰富的社区支持;而对于追求高性能的服务器,CentOS 或 Rocky Linux 则能提供更稳定的运行环境,确保系统已更新至最新版本,并安装必要的依赖包,如 OpenJDK(Java 开发工具包),因为 Minecraft 服务器的运行依赖于 Java 环境。
sudo apt update && sudo apt upgrade -y # 更新系统(以 Ubuntu 为例) sudo apt install openjdk-17-jdk -y # 安装 Java 17
服务器配置:从零搭建 Minecraft 服务端
-
下载服务端文件
访问 Minecraft 官网或 Spigot/Paper 等第三方平台,下载对应版本的服务端 JAR 文件,Paper 服务端因其优秀的性能优化和插件兼容性,被广泛推荐。 -
创建启动脚本
为了方便管理,可编写一个简单的启动脚本,start.sh:#!/bin/bash java -Xms4G -Xmx4G -jar paper.jar nogui
-Xms和-Xmx分别设置 JVM 的初始堆内存和最大堆内存,需根据服务器实际内存调整(建议分配总内存的 50%-70%),赋予脚本执行权限后,即可通过./start.sh启动服务器。 -
配置服务器属性
编辑server.properties文件,调整服务器名称、游戏模式(生存/创造/冒险)、最大玩家数等参数。server-name=My Linux Minecraft Server gamemode=survival max-players=20
性能优化:提升服务器承载能力
-
调整内核参数
通过修改/etc/sysctl.conf文件,优化 Linux 内核的网络和内存管理:
net.core.rmem_max = 134217728 net.core.wmem_max = 134217728 net.ipv4.tcp_rmem = 4096 87380 134217728 net.ipv4.tcp_wmem = 4096 65536 134217728
执行
sysctl -p使配置生效,可显著减少网络延迟。 -
使用 screen 或 tmux 实现后台运行
为避免终端关闭导致服务器停止,可通过screen命令让服务器在后台持续运行:screen -S minecraft ./start.sh
按
Ctrl+A+D分离会话,后续可通过screen -r minecraft重新连接。 -
定期清理世界文件
随着游戏时间增长,世界文件会占用大量磁盘空间,使用mca_selector等工具清理未加载的区块,或通过worldborder插件限制世界边界,减少存储压力。
日常维护:保障服务器稳定运行
-
备份与恢复
定期备份世界文件、配置文件和插件目录,可通过rsync或tar命令实现自动化备份:tar -czf backup-$(date +%Y%m%d).tar.gz world/ plugins/
建议将备份文件存储在远程服务器或云存储中,防止硬件故障导致数据丢失。

-
监控服务器状态
使用htop或glances实时监控 CPU、内存及网络使用情况;结合mcmonitor等插件,可在玩家数量激增时自动调整服务器参数。 -
安全防护
- 通过
ufw防火墙限制非必要端口(默认 25565)的访问; - 禁用远程 root 登录,改用普通用户通过
sudo提权; - 定期更新服务端版本和插件,修复已知漏洞。
- 通过
在 Linux 系统上运行 Minecraft 服务器,不仅能充分发挥硬件性能,还能通过灵活的配置满足个性化需求,从环境搭建到性能优化,再到日常维护,每一个环节都需细致管理,遵循本文的指南,即使是技术新手也能搭建出稳定、高效的游戏服务器,与朋友们共同享受 Minecraft 的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