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赋能环保管理
佛山作为制造业大市,环保治理面临着企业数量多、污染源分散、监管难度大等挑战,近年来,佛山以智慧环保物联网建设为抓手,通过“感知+数据+应用”的创新模式,构建起覆盖全要素、全流程的智能化环境监管体系,实现了从“人防”到“技防”、从“被动应对”到“精准治理”的转变。

感知网络:织密环境监测“天罗地网”
佛山智慧环保物联网的核心在于构建全域覆盖的感知网络,全市已布设空气自动监测站120余个,涵盖PM2.5、二氧化硫、臭氧等常规指标及特征污染物,数据实时上传至市级平台;针对重点河流,安装水质在线监测设备300余套,可实时监测pH值、溶解氧、重金属等指标,实现“一河一策”精准溯源,在工业园区、重点排污企业部署废水、废气排放口监控设备500余台,结合视频监控和用电监控,确保企业治污设施运行状态“看得见、管得住”,感知网络的全面覆盖,让环境问题“无处遁形”,为精准治理提供了数据支撑。
数据中枢:打通信息共享“任督二脉”
为破解环保数据“碎片化”难题,佛山建成市级智慧环保大数据平台,整合生态环境、水利、气象、城管等12个部门的1.2亿条数据资源,形成“一网统管”的数据中枢,平台通过AI算法对多源数据进行分析,可实现污染溯源、预警预报、应急指挥等智能应用,当某区域空气质量出现异常时,系统自动结合气象数据、企业排污数据,锁定潜在污染源并推送至执法人员终端,响应时间从传统的4小时缩短至30分钟,平台还面向公众开放“环保服务”端口,实时发布环境质量信息、企业排污数据,保障公众知情权与参与权。

应用场景:驱动环保治理“提质增效”
智慧环保物联网的落地,推动佛山环保治理模式深刻变革,在环境执法方面,通过“用电监控+视频监控”联动,可实时掌握企业治污设施启停状态,对偷排漏排行为实现“非现场执法”,2023年以来全市远程执法占比达65%,执法效率提升40%,在污染治理方面,针对陶瓷、涂装等重点行业,平台建立“一企一档”数字化管理档案,结合生产工艺、排污数据为企业定制减排方案,助力行业绿色转型,在生态保护方面,依托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对西江、北江干流沿岸生态破坏行为进行动态监测,2023年累计发现并处置问题线索120余条,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未来展望:迈向“数字环保”新阶段
佛山智慧环保物联网的建设仍持续深化,下一步,全市将加快AI算法与环保业务的深度融合,试点“预测性监管”模式,通过历史数据预判污染风险;推动物联网设备向乡镇、工业园区延伸,实现监管“无死角”;并探索碳排放在线监测体系,助力“双碳”目标实现,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佛山正以智慧环保物联网为支点,撬动绿色高质量发展,为全国城市环境治理提供“佛山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