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重镇的数字化转型引擎
在珠三角腹地,佛山这座以制造业闻名的城市,正通过智慧物联网技术的深度应用,书写着传统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新篇章,作为全国首个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佛山以“智慧物联网”为核心抓手,推动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和产业生态的全方位变革,为“佛山制造”向“佛山智造”跃升注入强劲动力。

政策引领:构建智慧物联网发展顶层设计
佛山市政府高度重视智慧物联网产业发展,将其纳入“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通过“政策+资金+平台”三轮驱动,构建了清晰的发展路径,2022年,佛山出台《佛山市加快推进物联网及泛在感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物联网及相关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培育10家以上国家级物联网示范企业,在资金支持方面,设立每年不低于5亿元的专项扶持基金,重点支持物联网关键技术攻关、应用示范和产业园区建设,佛山还建成“佛山物联网创新中心”,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资源,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为智慧物联网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产业赋能: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作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佛山的智慧物联网应用首先聚焦于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在陶瓷、家电、家具等优势产业,物联网技术正渗透到研发、生产、供应链等全流程,某陶瓷企业通过部署智能传感器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生产设备的实时监控和能耗优化,产品不良率下降15%,生产效率提升20%,在家电领域,龙头企业构建“智慧工厂”,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定制化生产,用户可通过APP下单,工厂实时响应需求,交付周期缩短30%。
除了生产环节,智慧物联网还推动佛山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某家电企业利用物联网技术搭建远程运维平台,为用户提供设备状态监测、故障预警等服务,售后服务响应速度提升50%,客户满意度达98%,这种“产品+服务”的模式,不仅为企业开辟了新的 revenue streams,更重塑了制造业的价值链条。
城市治理:智慧物联网提升民生福祉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佛山将物联网技术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打造“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一体化城市治理体系,在交通领域,佛山通过部署智能交通信号灯、违章抓拍系统和实时路况监测设备,构建了“智慧交通大脑”,主干道通行效率提升25%,交通事故率下降18%,在环境监测方面,全市布设了5000多个空气质量、水质传感器,实现污染源的精准溯源和动态治理,2022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0天,创历史新高。

智慧物联网还让城市服务更加“有温度”,佛山全市200多个社区推广“智慧社区”平台,整合物业、医疗、养老等服务资源,居民通过手机即可预约家政、查询健康档案、申请养老服务,在医疗领域,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搭建“物联网+医疗”平台,实现患者体征实时监测、药品溯源和远程会诊,诊疗效率提升40%,患者平均等待时间缩短50%。
技术创新:夯实智慧物联网发展根基
佛山智慧物联网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撑,全市集聚了2000多家物联网相关企业,涵盖传感器、芯片、模组、平台等全产业链,在传感器领域,某企业研发的MEMS传感器精度达0.01%,打破国外垄断,市场占有率达30%,在工业互联网平台方面,“佛山云”平台已连接超过10万台设备,为企业提供数据存储、分析和应用服务,成为区域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枢纽。
佛山积极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物联网的融合创新,在美的集团工厂,5G+物联网技术实现了AGV小车、机械臂等设备的协同作业,生产线的柔性化水平显著提升,在南海区,5G+物联网智慧农业示范基地通过实时监测土壤墒情、作物生长状况,实现了精准灌溉和施肥,亩产提高15%,节水30%。
迈向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
面向未来,佛山正加快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生态系统,佛山计划扩大物联网基础设施覆盖,到2025年实现重点区域5G网络深度覆盖,物联网终端连接数突破5000万,佛山将聚焦“数字孪生城市”建设,通过物联网技术构建城市的虚拟镜像,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

佛山还将深化智慧物联网在新兴产业的应用,在新能源领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光伏电站、充电桩的智能运维,打造“源网荷储”协同的新型电力系统,在机器人产业,推动物联网与机器人的融合,开发具备环境感知、自主决策的智能机器人,赋能智能制造和智慧服务。
从工厂车间的智能生产到城市街头的智慧治理,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到新兴产业的蓬勃兴起,佛山正以智慧物联网为笔,描绘着数字化转型的壮丽画卷,这座千年古城正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变革,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佛山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