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与建设意义
佛山高明区作为佛山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机动车保有量激增,传统交通管理模式面临诸多挑战:交通拥堵高峰时段延长、停车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交通事故处理效率有待提升、公共交通吸引力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为破解这些难题,高明区积极响应国家“新基建”战略部署,以“智慧交通”为抓手,启动了智能交通项目建设,该项目旨在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感知精准、分析智能、服务高效、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交通体系,为市民提供更便捷、更安全、更绿色的出行体验,同时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区域竞争力。

从区域发展角度看,高明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是佛山对接粤西、辐射大西南的重要节点,智能交通项目的建设,不仅能够优化区域交通资源配置,支撑高明区“交通强区”战略实施,还能为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一体化提供“高明经验”,助力打造“轨道+公路+水运+空运”的多式联运交通网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核心技术架构与系统组成
佛山高明智能交通项目以“数据驱动、智能决策、协同服务”为核心理念,构建了“1+3+N”的技术架构体系,即1个智能交通大数据中心、3大基础支撑平台、N个应用系统,形成覆盖“感知-传输-处理-应用”全链条的技术闭环。
(一)智能交通大数据中心
大数据中心是项目的“智慧大脑”,整合了公安交管、交通运输、城管、气象等多部门数据资源,涵盖交通流量、车辆轨迹、信号配时、停车泊位、事故警情、天气状况等10余类数据,通过数据清洗、融合分析和模型训练,实现了对交通态势的实时监测与动态预测,为交通信号优化、应急指挥、诱导服务等提供数据支撑,数据中心已接入各类感知设备数据超5000万条,日均处理数据量达200TB,数据响应时效缩短至秒级。
(二)三大基础支撑平台
-
感知网络平台:依托高清视频监控、毫米波雷达、地磁检测器、RFID识别等设备,构建了“空天地一体化”的感知网络,在城区主干道、重点交叉口、高速出入口等区域部署了智能摄像头1200余路,毫米波雷达50余台,实现车辆行为、交通事件、停车状态的精准识别;在公交车、出租车、渣土车上安装北斗定位终端,实时掌握车辆动态;在重点路段设置气象监测站,实时采集温湿度、能见度等数据,为恶劣天气交通管控提供依据。
-
通信网络平台:采用5G+光纤双链路组网模式,构建了低时延、高可靠的通信网络,5G网络覆盖全区主要交通节点,满足车路协同、高清视频回传等场景对网络带宽和时延的要求;光纤网络实现数据中心与各感知设备、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数据传输时延控制在10ms以内,保障了系统的实时性。

-
云计算平台:基于私有云架构,提供了弹性计算、存储和资源调度能力,平台支持万级并发请求,能够满足交通高峰期海量数据的处理需求;通过容器化技术和微服务架构,实现了应用系统的快速部署和灵活扩展,降低了运维成本。
(三)N个应用系统
围绕交通管理、公众服务、行业监管三大领域,项目开发了多个智能化应用系统,实现了交通治理的精细化和公共服务的人性化。
核心功能模块与应用场景
(一)智能信号控制系统
针对传统信号配时“一刀切”的问题,系统采用“自适应+协调控制”模式,通过实时分析交通流量数据,动态调整信号灯配时方案,在城区重点路口部署了“绿波带”协调控制功能,根据车辆行驶速度优化绿灯时长,主干道通行效率提升30%;在学校、医院等区域设置了“行人过街优先”模式,保障行人安全;在高峰时段启用“潮汐车道”控制,根据车流方向灵活调整车道功能,缓解了早晚高峰拥堵问题。
(二)智慧停车诱导系统
整合了路内停车泊位、公共停车场、商业综合体停车资源,通过手机APP、导航软件、路侧诱导屏等渠道,实时发布空余车位信息,市民可通过“高明停车”APP查询目的地周边停车场位置、空余车位数量及收费标准,并支持车位预约、无感支付等功能,有效减少了“找位难、排队久”问题,系统已接入停车场120余个,停车泊位超3万个,车位利用率提升25%,周转率提高40%。
(三)公交优先与智慧出行系统
在公交专用道部署了智能优先信号系统,当公交车接近交叉口时,系统自动延长绿灯时间或缩短红灯时间,公交车准点率提升20%;开发了“高明公交”APP,提供实时公交查询、线路规划、定制公交等服务,市民可查看车辆实时到站信息,合理安排出行时间;推出了“智慧公交站台”,配备电子显示屏、USB充电接口、免费WiFi等设施,提升了候车体验。

(四)交通事件应急指挥系统
通过AI视频分析技术,实时监测交通事故、拥堵、抛洒物等交通事件,自动报警并推送至指挥中心,指挥人员可通过系统调取现场视频,调度附近警力、救援车辆快速处置,实现了“发现-处置-反馈”的闭环管理,系统上线以来,交通事件平均处置时间从15分钟缩短至8分钟,事故率下降15%。
建设成效与社会价值
佛山高明智能交通项目自2022年启动以来,已取得显著成效:交通拥堵指数下降18%,平均通行时间缩短12分钟;交通事故起数减少12%,死亡人数下降20%;公共交通分担率提升至28%,绿色出行比例提高至65%;市民对交通满意度从76分提升至92分。
从社会价值看,项目不仅提升了交通运行效率,降低了出行成本,还减少了碳排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通过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打破了部门壁垒,提升了政府治理能力,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高明区将继续深化智能交通技术应用,推进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等试点工作,打造“全国智能交通示范高地”,为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智能化发展贡献更多“高明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