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的智慧升级
佛山智慧新城地下停车场作为城市“空间再造”的典范,以“智慧化、生态化、人性化”为核心理念,将传统停车场升级为集高效通行、绿色节能、便捷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空间,项目总占地面积约3.2万平方米,地下两层结构,提供近1000个机动车停车位,覆盖新能源汽车充电位、无障碍车位等多样化配置,有效缓解了新城核心区域的停车难题,成为佛山城市更新的标志性工程。

智慧赋能:科技重构停车体验
在技术架构上,停车场深度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全场景智能管理体系,入口处部署的智能车牌识别系统,支持无感支付与秒级通行,车辆平均进场时间缩短至3秒以内;场内安装的360°全景摄像头与超声波传感器,实时监测车位占用状态,通过动态LED引导屏与手机APP联动,为车主推送最优停车路径,车位查找效率提升60%。
针对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项目规划200个直流快充桩与50个交流慢充桩,接入市级智慧充电平台,支持即插即充、无感结算,并通过光伏发电系统实现部分能源自给,年发电量约12万度,相当于减少碳排放90吨,践行“双碳”目标。
人性化设计:细节彰显城市温度
停车场设计打破传统“冰冷车库”的刻板印象,以“安全、舒适、便捷”为出发点打造多维体验,空间采用天然采光与智能光感系统相结合,结合浅灰色环氧地坪与白色导视标识,整体亮度达300lux以上,消除地下空间的压抑感;专属的无障碍通道从入口直达电梯,配备盲文导览牌与紧急呼叫装置,确保特殊群体出行无忧。

在服务配套上,一层设置“城市服务驿站”,提供自助缴费、充电卡办理、雨具租借等10余项便民服务;母婴室与临时休息区采用隔音设计与人性化布局,满足家庭出行与短暂休憩需求,场内引入智能巡检机器人,24小时监控消防设施与设备运行,异常情况自动报警,构建全方位安全防护网。
生态融合:地下空间的绿色实践
项目将生态理念融入地下空间开发,实现“建筑与自然共生”,顶部采用透光天窗与导光管系统,将自然光引入地下核心区域,白天减少人工照明能耗达70%;墙面与顶面安装的吸音材料,有效降低车辆噪音,环境噪音控制在55分贝以下,优于国家标准。
排水系统采用“渗-蓄-用”海绵城市技术,通过透水铺装与雨水回收模块,将雨水净化后用于场地清洁与绿化灌溉,年节水约1500吨,停车场周边还规划了2万平方米的城市绿地,形成“地下停车、地上公园”的立体生态格局,为市民提供休憩游憩的新场所。

城市价值:驱动智慧新城发展
作为佛山智慧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停车场不仅解决了“停车难”民生痛点,更成为区域智慧化基础设施的核心节点,通过接入城市智慧交通平台,实时共享停车数据,为交通疏导、城市规划提供决策支持;结合周边商业办公、住宅社区的联动效应,推动“停车-消费-办公”一体化生态圈建设,提升区域土地集约利用效率。
佛山智慧新城地下停车场将持续迭代智能技术,探索无人驾驶泊车、数字孪生管理等前沿应用,以“小空间”承载“大智慧”,为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佛山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