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inux系统中,监听串口是嵌入式开发、设备调试和数据采集等场景中的常见需求,串口(Serial Port)作为一种传统的通信接口,至今仍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物联网设备等领域,本文将详细介绍在Linux环境下监听串口的方法、工具及注意事项,帮助读者高效完成串口数据监控任务。

串口设备文件识别
Linux系统将串设备抽象为字符设备文件,通常位于/dev目录下,常见的串口设备名包括/dev/ttyS0(主板串口)、/dev/ttyUSB0(USB转串口)和/dev/ttyAMA0(树莓派等板载串口),通过以下命令可快速识别系统中的串口设备:
ls /dev/ttyS* /dev/ttyUSB* /dev/ttyAMA*
使用dmesg命令可查看串口设备的加载信息,
dmesg | grep tty
输出结果会显示串口设备的驱动加载状态和设备号,便于确认设备是否正常识别。
使用命令行工具监听串口
minicom工具
minicom是一款功能强大的串口通信终端,支持数据收发、脚本执行等功能,安装命令为:
sudo apt install minicom
配置串口参数(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
sudo minicom -s
在配置界面选择”Serial port setup”,设置串口设备路径(如/dev/ttyUSB0)和通信参数(默认为9600 8N1),保存配置后退出,即可进入交互式监听界面,支持实时查看串口数据。

screen工具
screen是轻量级的终端复用工具,适合简单快速的串口监听,安装后直接执行:
screen /dev/ttyUSB0 9600
退出时按Ctrl+A,再按K终止会话,该工具优势在于无需配置,适合临时监听需求。
cat或dd命令
对于仅需查看原始数据的场景,可直接使用cat命令:
cat /dev/ttyUSB0
或使用dd命令指定数据块大小:
dd if=/dev/ttyUSB0 of=./output.log bs=1
此方法会将串口数据实时输出到终端或保存到文件,但无法进行格式化处理。
编程方式监听串口
在Python中,可通过pyserial库实现串口监听,安装依赖:

pip install pyserial
示例代码如下:
import serial
ser = serial.Serial('/dev/ttyUSB0', 9600, timeout=1)
while True:
if ser.in_waiting > 0:
data = ser.readline().decode('utf-8').strip()
print("Received:", data)
该脚本会持续读取串口数据并打印,适合需要程序化处理的场景,C语言开发者可使用termios和fcntl库配置串口属性,通过read()函数读取数据。
串口参数配置表
| 参数 | 可选值 | 说明 |
|---|---|---|
| 波特率 | 9600, 19200, 115200等 | 数据传输速率 |
| 数据位 | 5, 6, 7, 8 | 通常为8位 |
| 停止位 | 1, 2 | 通常为1位 |
| 校验位 | N(无校验), E(偶校验), O(奇校验) | 错误检测机制 |
| 流控制 | None, XON/XOFF, RTS/CTS | 防止数据丢失的硬件/软件控制 |
注意事项
- 权限问题:串口设备通常需要root权限或用户组访问权限(如
dialout组),可通过sudo usermod -aG dialout $USER将用户加入对应组。 - 资源占用:确保同一串口未被多个程序同时打开,否则会导致数据冲突。
- 参数匹配:监听端与设备端的串口参数必须完全一致,否则数据解析可能出错。
- 性能优化:高频数据场景下,建议使用缓冲区或异步读写机制,避免数据丢失。
通过以上方法,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或编程方式,高效完成Linux下的串口监听任务,无论是简单的设备调试还是复杂的数据采集,掌握这些技巧都能提升工作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