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inux系统中设置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是许多高级用户和系统管理员需要掌握的技能,尽管Linux本身不直接操作硬件BIOS,但可以通过多种工具和接口与固件交互,实现启动项管理、硬件配置、安全设置等功能,本文将详细介绍在Linux环境下设置BIOS的常用方法、工具及注意事项,帮助用户高效完成相关操作。

理解BIOS与Linux的关系
BIOS是存储在主板ROM芯片中的固件,负责初始化硬件、启动操作系统等基础任务,传统BIOS正逐渐被UEFI(统一可扩展固件接口)取代,后者具有更快的启动速度、图形界面和更好的安全性支持,Linux系统通过读取和修改BIOS/UEFI设置来实现硬件控制,常见场景包括:调整启动顺序、启用/禁用硬件设备、配置安全启动(Secure Boot)、设置管理员密码等。
准备工作
在操作BIOS设置前,需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 确认权限:修改BIOS设置通常需要root权限,确保当前用户具有sudo或root访问权限。
- 备份重要数据:错误的BIOS配置可能导致系统无法启动,建议提前备份重要文件。
- 了解硬件信息:通过
sudo dmidecode -t bios命令查看当前BIOS版本、日期等信息,避免操作不匹配的固件。 - 选择合适工具:根据BIOS类型(传统BIOS或UEFI)和Linux发行版选择对应的工具。
常用BIOS设置工具及使用方法
命令行工具
(1)efibootmgr:管理UEFI启动项
适用于UEFI系统,可查看、修改、删除启动项。
常用操作:
- 查看当前启动项:
sudo efibootmgr -v - 创建新的启动项(例如安装Windows双系统):
sudo efibootmgr --create --disk /dev/sda --part 1 --label "Windows Boot" --loader "\\EFI\\Microsoft\\Boot\\bootmgfw.efi"
- 调整启动顺序:
sudo efibootmgr -o 0000,0001(按顺序指定启动项编号)
(2)biosdecode:解析BIOS信息
通过sudo biosdecode命令可获取BIOS供应商、版本、释放日期等详细信息,辅助判断BIOS类型和功能支持情况。
(3)setpci:直接配置PCI设备
用于修改PCI设备的寄存器值,例如调整显卡资源分配,命令格式为sudo setpci -s [设备地址] [寄存器]= [值],需谨慎操作以免硬件冲突。

图形化工具
(1)Boot-Repair:修复启动问题
针对Ubuntu/Debian发行版,可自动检测并修复GRUB和UEFI启动配置,通过sudo apt install boot-repair安装后运行,选择“推荐修复”即可。
(2)GParted:分区管理
在调整启动顺序或创建引导分区时,可能需要修改分区表,GParted提供可视化界面,支持创建、调整、删除分区,确保引导分区(如EFI系统分区)符合BIOS要求。
(3)fwupd:更新固件
部分现代BIOS支持通过Linux更新固件,安装fwupd后,使用fwupdmgr get-devices查看设备,fwupdmgr update执行更新,需确保系统供电稳定。
直接进入BIOS/UEFI设置界面
- 传统BIOS:开机时按
Delete、F2、F10等键(具体按键因主板而异)进入设置界面。 - UEFI系统:若无法正常启动,可使用UEFI Shell或通过Linux启动盘进入
fwupx工具进行设置。
常见BIOS配置场景及操作步骤
修改启动顺序
场景:需从U盘或光盘启动安装系统。
步骤:
- 插入启动介质,重启电脑并进入BIOS/UEFI设置界面(通常按
F2或Del)。 - 在“Boot”选项卡中,使用键或
F5/F6键将目标启动项(如USB-HDD)移至首位。 - 保存设置(按
F10)并确认重启。
启用/禁用Secure Boot
场景:安装非预装Windows的Linux系统时,需禁用Secure Boot;或为增强安全性启用该功能。
Linux操作步骤:

- 禁用Secure Boot:
sudo mokutil --disable # 生成临时密钥 sudo reboot
重启后进入MOK(Machine Owner Key)管理界面,选择“Enroll MOK”,按提示继续操作并重启。
- 启用Secure Boot:
sudo mokutil --enable
需注册密钥并重启,系统将自动验证签名驱动和引导程序。
管理硬件设备
场景:禁用集成显卡或启用CPU虚拟化技术(VT-x)。
操作方法:
- 进入BIOS的“Advanced”或“Integrated Peripherals”选项。
- 找到“Onboard Devices”或“CPU Configuration”,将对应设备设置为“Disabled”或“Enabled”。
- 保存设置并重启。
注意事项与故障排除
- 权限问题:所有BIOS修改命令均需root权限,避免使用
sudo导致操作失败。 - 固件备份:部分主板支持在BIOS中备份当前固件,操作前建议备份以防回滚。
- 启动失败处理:若修改后无法启动,可通过Linux启动盘进入救援模式,使用
chroot修复GRUB或恢复BIOS默认设置。 - 兼容性检查:UEFI系统需确保引导分区为FAT32格式,且大小不低于100MB。
BIOS设置常用命令速查表
| 功能 | 命令示例 | 说明 |
|---|---|---|
| 查看BIOS信息 | sudo dmidecode -t bios |
显示BIOS版本、供应商等 |
| 管理UEFI启动项 | sudo efibootmgr -v |
列出所有启动项及详细信息 |
| 创建UEFI启动项 | sudo efibootmgr --create --disk /dev/sdb1 --label "Ubuntu" --loader /vmlinuz |
指定磁盘、分区和内核文件 |
| 禁用Secure Boot | sudo mokutil --disable |
临时禁用,需重启并注册MOK |
| 更新固件 | fwupdmgr update |
需安装fwupd工具并联网 |
在Linux系统中设置BIOS需要结合命令行工具和图形化界面,根据硬件类型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无论是管理启动项、调整硬件配置,还是更新固件,都需谨慎操作并提前备份,通过本文介绍的工具和步骤,用户可以高效完成BIOS相关设置,同时避免常见错误,确保系统稳定运行,随着Linux与固件交互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便捷的自动化工具,进一步简化BIOS管理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