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解析管理制度
制度目的与适用范围
域名解析管理制度旨在规范企业或组织内部域名的注册、解析、维护及安全管理,确保域名服务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合规性,该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域名管理的部门、人员,包括但不限于IT部门、业务部门及第三方服务提供商,通过明确职责分工、规范操作流程,防范域名解析异常带来的业务中断、数据泄露等风险,保障信息系统的持续运行。

域名解析管理的基本原则
- 合规性原则:严格遵守国家及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如《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等,确保域名注册与解析流程合法合规。
- 安全性原则:优先采用安全的域名解析服务,启用DNSSEC(域名系统安全扩展)等技术,防止DNS劫持、缓存投毒等攻击。
- 可靠性原则:建立冗余解析机制,避免单点故障,确保域名解析的高可用性。
- 可追溯性原则:记录域名解析操作日志,便于审计与故障排查。
域名解析管理的职责分工
| 责任主体 | 职责描述 |
|---|---|
| 域名管理专员 | 负责域名的注册、续费、信息变更及日常维护,确保域名注册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
| IT运维团队 | 负责DNS服务器的配置、监控、故障处理及安全加固,保障解析服务的稳定运行。 |
| 安全部门 | 定期审核域名解析配置,检测安全风险,制定应急响应预案,协助处理安全事件。 |
| 业务部门 | 提供域名需求,配合完成域名解析配置变更,确保域名服务与业务需求匹配。 |
域名解析管理的核心流程
域名注册与续费
- 注册流程:业务部门提出需求,经审批后由域名管理专员选择合规注册商(如阿里云、腾讯云等)完成注册,并同步记录域名注册信息(所有者、管理员联系方式、注册期限等)。
- 续费管理:建立域名到期预警机制,提前30天提醒续费,避免因域名过期导致服务中断。
域名解析配置
- 记录类型规范: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记录类型(如A记录、AAAA记录、CNAME记录、MX记录等),确保配置正确。
- 变更审批:解析记录的增删改需提交书面申请,经IT运维团队及业务部门双审核后执行,并记录变更日志。
DNS服务器管理
- 主从架构:部署主从DNS服务器,实现数据同步,避免单点故障。
- 负载均衡:对于高并发业务,配置多个DNS服务器或使用CDN加速解析。
- 安全配置:启用DNSSEC、TSIG(事务签名)功能,限制动态更新权限,防止未授权篡改。
监控与应急响应
- 实时监控:通过监控工具(如Zabbix、Prometheus)监测DNS服务器的响应时间、错误率等指标,设置阈值告警。
- 应急预案:制定DNS故障应急响应流程,包括故障定位、临时切换、恢复操作等,明确责任人与处理时限。
域名解析的安全管理措施
- 访问控制:限制DNS服务器的访问IP,仅允许授权网络或设备访问管理接口。
- 定期审计:每季度对域名解析配置进行全面审计,检查是否存在异常记录或过期配置。
- 漏洞扫描:定期使用专业工具(如Nmap、Nessus)扫描DNS服务器及解析服务的安全漏洞,及时修复。
- 数据备份:定期备份DNS zone文件及配置信息,确保故障时可快速恢复。
域名解析的文档与记录管理
- 域名资产清单:维护完整的域名清单,包括域名名称、注册商、到期时间、解析记录、负责人等信息,动态更新。
- 操作日志:记录所有域名解析操作的时间、操作人、变更内容及审批信息,日志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
- 应急预案文档:明确故障处理流程、联系人列表及备用DNS服务器信息,并定期组织演练。
违规处理与责任追究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视情节轻重采取以下措施:

- 轻微违规:口头警告,责令整改。
- 一般违规:书面通报,扣减绩效。
- 严重违规:如因未及时续费、配置错误导致业务中断或安全事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情节严重者予以辞退或移交法律部门。
附则
- 本制度由IT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每年根据实际情况更新一次。
-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通过建立完善的域名解析管理制度,企业可有效提升域名管理的规范化水平,降低运营风险,为业务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设施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