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Windows 与 Linux 之间实现文件传输:从基础到进阶
在跨操作系统协作的场景中,将文件从 Windows 系统拷贝到 Linux 系统是一项常见需求,无论是开发环境配置、数据迁移还是日常办公,掌握高效、稳定的传输方法都能显著提升工作效率,本文将系统介绍多种传输方式,包括传统网络协议、专用工具以及云服务,并分析其适用场景与操作细节,帮助读者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最优方案。

基于网络协议的传输方法
网络协议是实现跨系统文件传输的基础,无需额外安装软件,依赖系统自带工具即可完成操作,适合临时或轻量级文件传输需求。
SFTP/SSH 文件传输
SFTP(SSH File Transfer Protocol)基于 SSH 协议构建,提供加密传输通道,兼具安全性与便捷性,是 Linux 环境下最推荐的传输方式之一。
- 操作步骤:
- 在 Linux 系统中安装并启动 SSH 服务(通常为 OpenSSH):
sudo apt update && sudo apt install openssh-server # Debian/Ubuntu 系统 sudo systemctl start sshd && sudo systemctl enable sshd # 启动并设置开机自启
- 在 Windows 系统中,推荐使用专业客户端如 WinSCP 或 PuTTY(配合 psftp 命令),以 WinSCP 为例:下载安装后,新建站点,填写 Linux 主机的 IP 地址、用户名及密码(或 SSH 密钥),登录后即可通过图形界面拖拽文件。
- 命令行传输(适用于 Windows 10/11 的 WSL 或 PuTTY):
# 使用 scp 命令(需提前在 Windows 中安装 Git 或 PuTTY 工具集) scp -r /path/to/windows/folder username@linux_ip:/path/to/linux/directory
- 在 Linux 系统中安装并启动 SSH 服务(通常为 OpenSSH):
- 优势:传输过程加密,支持断点续传,适合敏感数据传输;
- 局限:需确保 Linux 开启 SSH 服务,且 Windows 客户端与 Linux 主机网络互通。
FTP/SFTP 文件传输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传统文件传输协议,但默认采用明文传输,安全性较低,建议优先使用 SFTP(FTP over SSH),即通过 SSH 加密的 FTP 协议。
- 操作步骤:
- 在 Linux 系统安装 vsftpd(Very Secure FTP Daemon):
sudo apt install vsftpd sudo systemctl start vsftpd
- 配置允许用户上传(编辑
/etc/vsftpd.conf,确保write_enable=YES),并重启服务。 - 在 Windows 系统中,使用 FileZilla 或浏览器地址栏输入
ftp://linux_ip,凭据登录后传输文件。
- 在 Linux 系统安装 vsftpd(Very Secure FTP Daemon):
- 优势:兼容性强,几乎所有操作系统都支持;
- 局限:FTP 明文传输存在安全风险,SFTP 需额外配置;适合非敏感文件或内部网络环境。
网络共享(Samba)
若需实现类似 Windows 局域网共享的功能,可通过 Samba 协议将 Linux 目录暴露给 Windows。
- 操作步骤:
- 在 Linux 安装 Samba:
sudo apt install samba
- 创建共享目录并设置权限:
sudo mkdir /home/share && sudo chmod 777 /home/share
- 配置 Samba(编辑
/etc/samba/smb.conf),添加如下内容:[shared_folder] path = /home/share browsable = yes writable = yes guest ok = yes
- 重启 Samba 服务:
sudo systemctl restart smbd。 - 在 Windows 中,打开“文件资源管理器”,在地址栏输入
\\linux_ip\shared_folder即可访问。
- 在 Linux 安装 Samba:
- 优势:操作直观,符合 Windows 用户习惯,适合局域网内频繁文件交换;
- 局限:需开放相应端口(139、445),存在安全风险,建议配置用户认证。
物理介质与本地传输
当网络环境受限或传输大文件时,通过物理介质直接拷贝是最简单可靠的方式。

U 盘/移动硬盘
- 操作步骤:
- 在 Windows 中,将文件复制到 U 盘;
- 在 Linux 中,插入 U 盘,系统通常会自动挂载(可通过
lsblk查看设备名,如/dev/sdb1),手动挂载命令:sudo mkdir /mnt/usb sudo mount /dev/sdb1 /mnt/usb
- 拷贝完成后,执行
sudo umount /mnt/usb安全弹出。
- 优势:无需网络配置,传输速度快,适合离线场景;
- 局限:依赖物理介质,操作步骤稍显繁琐。
移动硬盘(NTFS/EXT4 兼容)
若移动硬盘在 Windows 中格式化为 NTFS,Linux 默认支持只读模式;需安装 ntfs-3g 实现读写:
sudo apt install ntfs-3g
若需跨系统通用,建议格式化为 exFAT(Windows 和 Linux 均原生支持)。
云服务与第三方工具
对于需要跨设备同步或频繁传输的场景,云服务与第三方工具能提供更便捷的解决方案。
云存储服务
Dropbox、Google Drive、OneDrive 等云服务支持跨平台客户端,上传文件后可在 Linux 端下载,部分服务(如 Dropbox)提供 Linux 原生客户端,可实现本地同步。
- 优势:自动同步,支持多设备访问,适合团队协作;
- 局限:依赖网络,免费版有存储容量限制。
rsync 命令行工具
rsync 是一款强大的文件同步工具,支持增量传输,适合大量文件或定期备份场景。

- 操作步骤:
- 在 Linux 和 Windows(需安装 Cygwin 或 WSL)中配置 rsync;
- 命令示例:
# 从 Windows 同步到 Linux(需提前设置 SSH 免密登录) rsync -avz /path/to/windows/folder username@linux_ip:/path/to/linux/directory
- 优势:增量传输节省带宽,支持排除文件、权限保留等高级功能;
- 局限:命令行操作对新手不友好,需熟悉参数配置。
Windows Subsystem for Linux (WSL)
若使用 Windows 10/11,可直接通过 WSL 实现文件访问,WSL 将 Linux 文件系统集成到 Windows,路径为 \\wsl$\Ubuntu\home\username(以 Ubuntu 为例),可直接在 Windows 资源管理器中拷贝文件。
- 优势:无缝集成,无需额外传输步骤,适合开发环境;
- 局限:仅限 Windows 10/11,且 WSL 文件系统性能略低于原生 Linux。
注意事项与最佳实践
- 权限管理:Linux 对文件权限敏感,拷贝后需确保用户对目标目录有读写权限(可通过
chmod和chown调整)。 - 文件名编码:Windows 默认使用 GBK 编码,Linux 默认 UTF-8,若文件名出现乱码,可在 Linux 中安装
convmv转换:sudo apt install convmv convmv -f gbk -t utf8 -r /path/to/directory
- 网络防火墙:确保 Linux 主机的防火墙(如 ufw)允许相关端口(SSH 默认 22,FTP 默认 21)的访问。
- 大文件传输:对于超大文件(如超过 4GB),建议使用 rsync 或 SFTP,避免因网络中断导致传输失败。
从 Windows 到 Linux 的文件拷贝,可根据场景灵活选择方案:临时传输优先用 SFTP/FTP,局域网共享推荐 Samba,离线场景依赖物理介质,长期同步则可选择云服务或 rsync,理解各种工具的原理与适用场景,不仅能提升传输效率,还能确保数据安全与跨系统协作的流畅性,随着 Linux 在桌面与服务器领域的普及,掌握这些方法将为日常工作与开发带来极大便利。



















